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493篇
测绘学   327篇
大气科学   256篇
地球物理   274篇
地质学   972篇
海洋学   234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雨心  左栋 《测绘通报》2019,(7):118-121,137
近年来,传统的媒体网站和新兴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使用地图配合相关新闻的报道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软件监管平台,每天都有大量的“问题地图”被系统监测到。但当“问题地图”被监测到之后,系统采用的数据存储方式远不能适应当今大数据时代多维度、立体式数字信息存储、分析的发展潮流。本文通过对态势感知技术的研究,结合互联网“问题地图”监管工作的具体特点,设计了“问题地图”模型的格式及“问题地图”大数据库规格,并以此为基础模拟制定几类“问题地图”态势分析模式,对态势感知模式下的互联网“问题地图”监管工作进行了探究,使国家互联网地理信息监管的相关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2.
As the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hale, organic matter(OM) and clay minerals are usually thought to strongly influence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enrichment and exploitati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OM and clay minerals as well as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over a wide range of thermal maturities are not completely clear. Taking Yanchang(T_3y), Longmaxi(S_1l) and Niutitang(?_1n) shales as examples, we have studied 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OM and clay minerals in shales with different thermal maturities. The effects of clay minerals and OM on pores were reinforced through sedimentation experiment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 and low-pressure N_2 adsorp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microstructure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sha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OM and clay minerals have strong effects on pores, and small mesopore(2–20 nm) is the dominant pore component for all three samples.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samples are embodied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ore size and the location. For the T_3y shale, clay minerals are loosely arranged and develop large amounts of pores, and fine OM grains often fill in intergranular minerals or fractures. Widespread OM pores distribute irregularly in S_1l shale, and most of the pores are elliptical and nondirectional. The ?_1n shal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ferred orientational OM-clay aggregates, and lots of pores in the composites are in the mesopore range, suggesting that over maturity lead to the collapse and compaction of pores under huge pressure of strata. 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imply that with increasing thermal maturity, OM pores are absent at low maturity(T_3y), are maximized at high maturity(S_1l) and are destroyed or compacted at over-mature stage(?_1n). Meanwhile, clay minerals have gone through mineral transformation and orientational evoluti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 processes mak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OM and clay minerals in shale, and the findings provide scientific foundation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diagenetic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shale.  相似文献   
33.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动态变化以及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已经成为生态学和地理学领域的热点。本文对比分析了南方亚热带季风区将乐县不同类型森林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响应的差别。基于2000-2017年MODIS-EVI数据及气象站点数据,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森林植被及气象因子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比不同森林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别。研究表明:① 2000-2017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EVI和降水均显著增加,区域内湿度增加,森林长势渐趋良好;② EVI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与同期的降水、温度均显著正相关(P<0.1),初期森林受降水因子的影响更大,末期受温度因子的影响大;③ 1-3月和周年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的生长至关重要,长时间尺度的湿度增加对森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SPEI的时间尺度越长与EVI的相关性也越大;④ 针阔混交林与同期温度、降水的相关系数最高,并且与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相关性均比较高,属于气候敏感型林型,在生产经营中要谨慎预防气候变化对该林型带来的伤害;⑤ 森林覆盖度变化与降水和SPEI_24的相关性极显著,长时间尺度的降水变化是影响森林植被覆盖率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4.
安徽巢湖凤凰山晚古生代大冰期沉积特征与碳同位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史中海相碳酸盐岩记录的无机碳同位素的波动经常与全球气候事件相互关联,但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不仅与全球碳循环相关,也受控于区域水循环和成岩作用.晚古生代大冰期在石炭纪末—早二叠世达到最高峰,南方冈瓦纳大陆高纬度地区冰川的进退引起低纬度地区旋回性的海平面变化,并发育显著的沉积间断,在华南表现为喀斯特岩溶角砾岩等.本文选取安徽巢湖凤凰山剖面,对宾夕法尼亚亚系—乌拉尔统18 m厚的碳酸盐岩地层(黄龙组和船山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与碳同位素对比研究,以探索碳同位素变化的控制因素.本文共识别出厚层灰泥灰岩、厚层粒泥灰岩、中至厚层泥粒灰岩、厚层泥球颗粒灰岩、薄层鲕粒颗粒灰岩、厚至巨厚层生物碎屑颗粒灰岩、厚层核形石颗粒灰岩、薄至中层灰砾岩和炉渣状灰岩等9种沉积岩相,指示了多次暴露的碳酸盐台地环境.这些暴露特征与同时期贵州罗甸斜坡相碳酸盐岩序列(约194m)对比,表明凤凰山剖面存在严重的地层缺失.揭示了研究层段11m和14 m附近的碳同位素两次显著负漂(幅度约为6‰和7‰)与古喀斯特层对应,是由碳酸盐台地暴露引起的区域成岩改造导致的,而非源于引起气候变化的全球碳循环波动.因此,地层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是深入揭示古气候和古海洋变化规律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5.
钽作为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世界上的钽矿床成因主要为内生成矿,尤以花岗岩型和伟晶型最为重要,碰撞造山过程导致的多期次岩浆活动是有利的钽矿成矿环境。南部非洲钽矿资源丰富且品位高,主要为花岗岩型和伟晶岩型钽矿床,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卡普瓦尔克拉通、刚果克拉通、津巴布韦克拉通以及基巴拉、泛非、达马拉等碰撞环境下形成的同造山—后造山构造带内,时间上主要集中在太古宙(2.85~2.58 Ga)、古元古代(2.48~2.0 Ga)、晚中元古代—早新元古代(1026~880 Ma)以及泛非活动期(500~440 Ma),且不同钽矿带内含钽矿物稀有及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差异较大。南部非洲发育大量与钽矿形成密切相关的花岗岩及伟晶岩岩体,资源潜力巨大,未来有望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钽资源接续基地。  相似文献   
36.
沉积微相是影响陆相致密油气储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不同微相的成岩响应和储层质量不同,制约了储层精细刻画与有利区预测工作。通过岩心、薄片、测井、孔渗、扫描电镜、XRD矿物分析、微米CT和压汞资料,识别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三角洲—湖相致密储层8种沉积微相类型,刻画了不同微相在矿物组成、成岩作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微相储层的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自生绿泥石、伊利石的胶结作用差异明显。水下分流间湾、浅湖泥和半深湖泥储层中黏土和云母等塑性矿物组分含量高,受机械和化学压实影响更大。受大气水渗滤作用和生烃作用影响,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储层中溶蚀孔较为发育。频繁的砂泥互层和湖流侵入导致滩砂体铁方解石胶结大量发育。自生绿泥石和伊利石胶结物的产状具有明显的沉积微相分带性,但不同微相储层的高岭石和硅质胶结差异不大。最后建立了致密储层孔隙连通性系数E和孔隙结构评价系数A,甄别了不同微相储层质量差异,可为储层精细刻画与分级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7.
在分析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矿源层来自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与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的古侵蚀间断面上的原生铁铝岩(铝土矿);成矿过程经历了原生铁铝岩的形成、初始堆积铝土矿的形成和改造富集成矿三个阶段后再次遭受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最终堆积型铝土矿在岩溶坡地和丘陵等高地上分布较多,而在低洼处分布较少甚至未见出露。对矿区外围寻找新的堆积型铝土矿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幸福河是中国新时代江河治理的新目标,对保障河流健康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定量评价幸福河状况,本文通过对幸福河概念内涵的进一步梳理,提出幸福河评价体系;以安全运行、持续供给、生态健康、和谐发展"四大判断准则"为框架,按"目标-准则-指标"三层级,构建幸福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指标16个、备选指标34个;参考相关规范、标准文件和研究成果,将幸福河评价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给出各指标5个等级的分级标准值;引入"幸福河指数"来定量评价河流幸福河状态,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方法,定量计算幸福河指数。最后,以黄河为例,分别对2017年黄河上中下游分段、支流渭河以及流经的9个省区开展幸福河评价的实例应用。经验证,所提出的幸福河评价体系能较好地反映黄河客观实际,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9.
通过野外露头与钻井剖面的室内外分析,确认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中发育有微生物丘,它们主要由凝块灰(云)岩、叠层灰(云)岩和微生物粘结颗粒灰(云)岩等组成。这些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较为典型的凝块、叠层、窗格、粘结等组构。微生物丘大小不一,实测高度一般为几十厘米至几米,宽度通常变化于几米至几十米之间,具有底平顶凸的典型丘形外貌,以发育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为特征,一般由丘基、丘核、丘盖3个微相组成,也可与颗粒滩共同构成微生物丘滩复合体。基于区域古地理背景和微生物丘特征的剖析,认为川西北地区栖霞期沉积环境总体受限,推测为半局限—局限台地环境,水深较浅,能量普遍不高;海平面频繁的相对升降变化和微生物丘的侧向迁移叠置,导致发育于缓坡背景下的碳酸盐岩台地极易受限,引起早期沉积物发生与丘滩发育密切相关的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因此,微生物丘滩复合体是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台缘坡折带、台内缓坡折带和高地是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区带,这对寻找规模性层位不稳定的带状白云岩储集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将大大拓展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40.
在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低的情况下,重金属的高光谱特征响应非常微弱,不易构建精确的高光谱直接反演模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依据土壤化学变量间的理化性质,将重金属富集特征转移到与之相关的化学主量元素上,使重金属微弱的信息得以间接定量反演。文中以海伦市黑土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确定了主量元素氧化铁(Fe2O3)与微量重金属As、Zn、Cd之间存在明显吸附赋存关系。选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了研究区氧化铁含量的最佳反演模型(决定系数为0.704,均方根误差为0.148,F检验为12.732),并利用氧化铁与As、Zn、Cd之间的赋存关系,通过神经网络构建了氧化铁预测值与重金属真实值间的非线性拟合模型,得出As含量的拟合程度最高,Zn的拟合程度较好,Cd的拟合效果较理想,总体相关性分别为0.796、0.732、0.530。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氧化铁含量的间接预测模型能对微量重金属As、Zn、Cd进行较好的定量预测,为微量重金属含量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为高光谱遥感技术预测土壤重金属含量提供了依据,增强了土壤微量重金属反演可行性,对细化自然资源质量监测、深化开展地学系统综合分析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